为拒绝希特勒洗脑这名19岁的德国青年赌上生命走出自己的叛逆道路

原标题:为拒绝希特勒洗脑,这名19岁的德国青年赌上生命,走出自己的叛逆道路

在德国,街道以名人、广场甚至是建筑物来命名,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例如慕尼黑有名的路德维希大道是以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命名,或是柏林的罗莎.卢森堡广场则是来自在威玛时期被极端团体所暗杀的著名行动者罗莎.卢森堡(然而,在德国却也有许多街道,取名自一些默默无闻的人。乍听之下其实有些突兀,既然默默无闻,怎么又会以她/他的名字来为道路命名呢?

慕尼黑路德维希大道上伫立着一座圣路德维希教堂,教堂旁有一条不起眼的小径名叫瓦特.科林恩贝克路。在路牌下的小小告示牌上,写着关于一个叛逆青年的故事。

这位青年名叫瓦特.科林恩贝克,他出生于1924年的慕尼黑阿玛利恩路上的一户虔诚天主教家庭。年幼时的他加入圣路德维希教会的少年合唱团,为教会唱歌,也在合唱团里结识许多童年玩伴。这个再平凡不过的小男孩,当时不会想到自己的生命,将会随着历史潮流的脉动而产生剧烈的震荡。

1933年,希特勒纳粹政权正式上台,瓦特平凡的生活也自此陷入黑暗。1936年纳粹政权下令将原本隶属于教会的合唱团改制成希特勒青年团,让他热衷参与的生活重心一夕之间全变了调。

独裁政权强势执行其社会改造政策──尤其是青年「洗脑」政策;整个德国社会不但被迫噤声,甚至在一体化政策的强力贯彻下,家中长辈甚至半推半就地让自己的孩子加入独裁政权一手打造的娃娃兵团。

眼见自己热爱的团体被解散,生活重心又被国家暴力赤裸裸地霸凌,愤恨不平的瓦特开始思考走上一条叛逆道路,决心尽自己身为公民的义务,不仅要反抗不公不义的,更要向麻木的德国社会发出抗议之声。

瓦特曾经度过他快乐童年的圣路德维希教会,原本隶属于教会的合唱团改制成希特勒青年团。

1941 年,17 岁的瓦特在慕尼黑的一家机械公司担任技工学徒,一边学习机械相关知识,同时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组装收音机,利用调频转发外国电台频道。在那里,他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常常聚在一起收听外国电台,并思考如何以实际行动冲撞不义的纳粹国家体制。

叛逆青年瓦特在收听BBC 时,得知盟军鼓励德国本地的反抗者在德国街头涂上象征同盟国胜利的V字,借以打击德军士气,因此他也不怕死地与几个朋友上街涂鸦。

象征同盟国胜利的V字除此之外,他还自组放送器转发外国电台的放送讯号,希望唤醒陷入对战争恐慌和对独裁政权德国人。瓦特与他的朋友们冲撞体制、挑战权威,透过自己的兴趣和技能,在社会一隅奋力尽着自己所认知的公民义务。可以想像,他们在行动时必定面对着担忧被逮捕的恐惧,但又会对自己的小小成果感到骄傲吧!这样的矛盾情绪,伴随着瓦特度过一段年轻的日子。

三个18岁上下的年轻小伙子迅速被移送人民法院受审,以通敌罪及意图叛国罪起诉,并遭求处死刑。由于三人年纪还小,依法不能处以极刑,因此他们怀抱着一丝希望,提出了减刑请愿申请,力求免于一死。三人中有两人免于一死,但幸运之神并没有眷顾在瓦特身上,被认定为首谋的瓦特申请的减刑遭到驳回,在被羁押了11个月后,最终仍被送上断头台。

在瓦特和他的反抗同志们的死刑判决书,第一页便大大地写上了以德意志人民之名,以此作为宣判死刑的正当性。在这里值得思考,我们还希望一个恣意以国家或人民之名,就可以轻易剥夺个人性命的国家吗?

1943 年8 月5 日,临刑前的瓦特写了一封诀别信给幸运逃过一死的同伴:

这封信完成后,重达15 公斤的刀片垂直落下,斩断了这个叛逆青年勇敢追逐理想的道路,他的生命也永远凝结在19 岁这个本该青春洋溢的美好岁数。

在独裁政权垮台后的好几十年后,人们开始强迫自己回想起那段晦暗的过去,有意识地思考:「我们希望未来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或许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大方做自己、在思想与行动上,都不会遭受国家暴力蛮横霸凌的社会;又或许是一个让年轻人可以懂得独立思考、拒绝接受任何权威、以行动追求公平正义,而不会遭受生命威胁或轻视的社会。

于是,他们诚实地面对历史,发现在那个晦暗动荡的时代里,曾经有一个不愿向主流社会低头,为了自己的良知负责,并努力将思考付诸实践的叛逆小伙子,却在他19 岁那年被国家谋杀。

这个真真切切在历史上成长、挣扎,并努力往美好未来前进的年轻人,正是在人性被扭曲,尊严被践踏的时代里,为人们指出价值的先驱者。

巴伐利亚邦政府在1998 年将圣路德维希教堂旁的一条小径,以这个叛逆青年之名命名为瓦特.科林恩贝克路,一方面是出于对这短暂生命的愧疚与歉意,另一方面则是让瓦特展现出的人性和道德勇气继续存在于日常生活周围,也存在于我们的记忆里。

他的牺牲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意义吗?如果我们选择遗忘、忽视,或是用一种现实主义的口吻,透过对比在独裁政权下牺牲的人数来合理化他的牺牲,他就不过是个被简化为的冰冷数字。

然而,当一些德国人选择记忆与纪念,透过不断的书写让瓦特的牺牲反覆出现在每个世代人的记忆中。瓦特的生命也就从一个虚无飘渺的数字,转化成无所不在的生命价值。

或许会有人说,街道命名或是立纪念碑(像)是过去威权政府的造神手段,但我们不应该因此彻底否认这种抗拒失忆的方法。要让远去的年轻生命继续存在下去,仍必须不断地和历史对话、自我反省,进而实践在行动上,我们才可能真的了解牺牲的意义何在。

慕尼黑这一条属于叛逆青年的道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面对自己不堪的过去,我们应该要如何提起勇气面对、认错、反省,并携手打造一个尊重人性、开放自由的社会。

印度国防参谋长坠机坠毁的不仅是高官和直升机还有莫迪的雄心

12月8日,印度一架米17V-5运输武装直升机在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坠毁,机上包括印度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夫妇在内的13人死亡,仅有1人重度烧伤正在治疗。这是比平·拉瓦特第二次遭遇直升机坠机事故,只是这次他再也没有2015年2月3日当陆军中将副参谋长时的运气了。对于这次坠机事故,媒体都做了长篇累牍的解读,不过很少有人提到印度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的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会给莫迪和印度带来怎样的后果?

要知道,莫迪上台这些年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是币改,2016年莫迪以反腐为名强推“废钞令”,整得是鸡飞狗跳,但最终还是勉强完成了。收获的成功让莫迪自信心大涨,因此从2020年开始,他又搞起了农改,出台了新农业法案,结果却遭遇印度地主的“骑脸”。30多万旁遮普邦农民拖家带口,在号称“非暴力不合作”的同时,用上了骑兵和拖拉机械化部队,连警察都被打跑、俘虏了。今年11月29日,印度国会正式完成了废除三份农改法的法律程序,标志着莫迪农改的彻底失败,估计未来十年二十年印度也不敢有人再改农业了。

而莫迪做的第三件事,就是军改,这也是他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常说,印度军队相当于我国唐朝的世家门阀制,连GMD的军阀制都不如,莫迪也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从2019年开始,就试图革除印度军事体制弊端,理顺军政关系。他的第一步,就是新设国防参谋长一职,统一协调陆海空三军。

而比平·拉瓦特作为印度第一任国防参谋长,就是莫迪军改的急先锋和操刀人,他是在退休之后返聘的。在比平·拉瓦特的操刀下,印度军改一口气要撤12个司令,取消17个司令部,搞5个联合作战司令部,建立所谓战区指挥体系,如此巨大的调整,自然动了无数人的奶酪。

与此同时,比平·拉瓦特也有私心,他在军改过程中不断打压空军,抬高自己出身的陆军,连2020年7月3日和莫迪一起视察北部边境拉达克地区,带的也是陆军参谋长。再比如原先印度几乎所有的直升机都归空军管辖,但在莫迪和比平·拉瓦特的军改下,陆军航空兵的比重不断提高,在原先“猎豹”、“云雀”III、北极星、HAL轻型直升机的基础上,引进了米35“雌鹿”,甚至要和空军一样,装备AH64E“阿帕奇”武装直升机。

最关键的是,比平·拉瓦特在不断切空军奶酪的同时,居然还敢坐空军的直升机,真的是对利益集团的斗争残酷性没有任何认知。而在事故发生后,印度空军参谋长乔达里第一时间就前往事故现场,同时声称,中国对印度的战略目标构成了“重大而长期的挑战”。外界判断,他可能准备接任印度国防参谋长一职了。当然,阴谋论的事情,不是咱们的关注点,虽然在这个总理卫兵直接向总理开枪的国家,发生啥都很正常,但比平·拉瓦特死后,印度国防参谋长接任者出自哪个军种,估计又是一场腥风血雨的争斗了。

如果莫迪真能完成他的三大改革,对于印度这个国家来说,是一大幸事(当然,对整个南亚来说,可未必是好事),但印度的利益集团是如此强大,看来当年尼赫鲁未完成的事情,谁也做不到。而印度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的坠机,坠毁的不仅是高官和直升机,还有莫迪的雄心。

60年代一桩间谍大案两只老鼠偷藏核心机密背后隐藏更大黑幕

原标题:60年代一桩间谍大案,两只老鼠偷藏核心机密,背后隐藏更大黑幕

听说过老鼠会偷吃家中的食物、会破坏家中的建筑。所以无论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国家的百姓对于老鼠这种生物都没有多少的好感。然而在我国的历史上却有一只老鼠被国人感激,因为正是因为这只看起来普通的老鼠,才成功破获一起间谍大案,挽回了众多国家。

这起间谍答案发生在1967年,当时兰州地区的一位英国专家瓦特竟然携带了我国的核心机密想要离开我国,而在机场的时候他暴露了自己,而暴露他的就是一只老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瓦特是前来我国进行机器调试的专家,而他专家的身份只是一个掩护,来到中国的真正目的便是窃取机密。故而自从瓦特到来之后调试机器一直都没有什么进展,无奈之下便假意离开,实则是他已经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毕竟这台机器也是价值两千万人民币的设备,所以当时领导人对于机器的调试十分的看重。看到专家瓦特一直都没有将机器调试成功早就起了疑心,而现在在机场看到了他离去的身影自然是要对他进行调查的。谁曾想这一调查竟然发现了他间谍的身份,而瓦特本人更是带了我国重要的数据准备离开。那么老鼠暴露了他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老鼠并非是暴露瓦特的真正原因,而是老鼠身上的放射性物质暴露了瓦特。当时瓦特准备离开中国的时候,海关发现瓦特携带的老鼠身上存在有放射物质,经过检查发现这种物质和西北核工业基地的放射性物质十分接近。这就让海关的工作人员更加谨慎了,于是便一边安抚瓦特专家,一边偷偷更换了老鼠并和基地取得联系。得知此人正是当地调试机器的英国专家,而机器还没有调试好的时候此人便消失了。

得到了这样的回复之后,海关自然也不会放任瓦特离境了,毕竟这样一声不响的离开还带了这只特殊的老鼠是十分可疑的。然而这个时候我国只是对于他的行为产生了疑虑,加上当时的形势特殊并不能直接抓人。无奈之下只好放了瓦特,然后仔细调查看他是否有其它可疑行为。事实上这次瓦特并没有打算离开中国,只是想把老鼠放走。回到基地后过了一段时间他再次准备离开,而此时我们决定赌一把直接派人拦住瓦特并对其进行搜查。

所幸这次赌赢了,瓦特真的是一个间谍。检察人员从他的身上找到了很多机密资料,以及一些胶片,甚至连我国核工业的地形图都在他携带的资料中寻找了出来。要知道这些东西都是,一旦落入到其他国家后果就非常严重了。然而瓦特一个来中国进行机器调试的专家居然一清二楚,那么一定是通过特殊的途径得来的。瓦特自然是不可能被放走的,于是当时就收押了他。

后来经过调查瓦特原来并非是真正的英国专家,他的真正身份是高级间谍,而瓦特来到中国的任务便是窃取我国的核心机密。瓦特窃取机密的行为差点就成功了,不过这一切却因为一只具有放射性物质的老鼠给破坏了。

而在了解到瓦特真实身份之后,也引起了我们的警觉,顺藤摸瓜找到了更多的幕后黑手,那便是瓦特的上级——美国人许林德。原来此人看到瓦特的身份暴露,就想用他的死亡来制造舆论,以此来让中国赔偿。然而在许林德联系瓦特的时候就已经暴露了身份,而他也是十分的聪明,在意识到自己的身份也暴露后,便准备偷偷离开中国。可是许林德没想到的是我们早就对他进行了秘密监控,并且在他乘车转机时安排了很多的便衣围坐在他的四周。所以许林德一下车便被直接当场抓获了。

事实上在当时很多国家都会派间谍来到我国,企图破获或偷取我国的。好在在当时大家都十分警觉,能够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间谍的破绽,而现在科技更加发达,想从我国带走资料的间谍将会无从下手。大家认为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突发坠机!印度国防参谋长身亡

印军方一架米-17直升机在泰米尔纳德邦坠毁,机上13人身亡,其中包括印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

当时飞机上共有14人,目前,包括拉瓦特夫妇在内的13人遇难,另有1名军官受伤,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印度总统科温德和总理莫迪在社交媒体上确认了该事故,并向包括拉瓦特在内的所有遇难者表示哀悼。

现年63岁的拉瓦特乘坐俄制米-17V5直升机前往泰米尔纳德邦惠灵顿的国防服务参谋学院,准备向师生发表演讲。

2019年8月15日,莫迪在印度独立日讲话中宣布设置国防参谋长一职。国防参谋长是国防部长与陆海空三军种相关事务的首席军事顾问。拉瓦特2019年12月30日被任命为首任国防参谋长。

印度总理莫迪说:“比平·拉瓦特将军是一位杰出的士兵。作为一名真正的爱国者,他为军队和安全机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在社交媒体上说:“他的英年早逝对武装部队和国家来说是一个不可挽回的损失。”

印度国防参谋长拉瓦特被宣布死亡,他在今天的直升机坠毁后被送进医院抢救。拉瓦特日前强硬宣称中国是印度的头号敌人,他是第一个这样公开定义中国的印度高级将领。

我们不想像谈论一个“敌人”之死那样评论拉瓦特的死亡,更何况他的出事地点不是在中印边境地区,而是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我们不认为中印是“敌人”,所以,我们认为拉瓦特的意外丧生值得同情。

不过我们想在此提醒部分对中国持激进态度的印度人,他们军用直升机的安全性没能保护国防参谋长的生命,尽管这一事故可能是低概率的,但事情这么寸,还是反映了印度军事装备的低可靠性。落后是印度的最大敌人,而非中国。

唐驳虎:印军直升机坠毁 最高将领死亡全解析

1. 印度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是史上绝无仅有的拥有两次坠机经历的陆军上将。从本次坠机的起飞和降落地点可以看出,他是先从德里出发,视察LCA战机基地,然后上山到视察国防参谋学院,顺便休闲度假,不料想在途中意外。此前这型直升机发生过多起飞行事故。

2. 拉瓦特出身显贵,有一定作战履历,长期在中印边界、印巴边界等印度陆军边防部队服役,曾参加80年代中印边境冲突战争。他还曾在2008年担任联合国驻刚果(金)维和部队旅长。2015年身为军长的他曾越境进入缅甸打击武装。由于其出色的指挥才能,2019年拉瓦特最终晋升为印度首任国防参谋长,成了统管印度海陆空三军的最高级将领。

3. 作为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印军将领,他发表的狂热言论不在少数。拉瓦特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强硬派,多次对中国、巴基斯坦等周边邻国发出威胁。不久之前,拉瓦特曾公开宣称中国是印度的“头号敌人”,态度可见一斑。

4. 目前有人猜测拉瓦特的直升机是被印度武装击落。但可能性不大。印度虽然武装众多,但由于缺乏外部援助,这些武装的装备水平都停留在轻武器规模;而且拉瓦特坠机时已经接近军事基地,并非武装日常能够活动的范围。

12月8日星期三,当地时间中午12:30左右(北京时间下午15:00),印度空军一架米-17V5直升机在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坠毁。

机上14名乘员包括印度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CDS Gen Bipin Rawat)、他的妻子德胡莉卡,以及多位印军高层随从,还有随伴护卫的几名安全突击队员。

从现场搜救照片来看,机身已经全部焚毁摔平,并燃起熊熊烈火,只剩机尾完好。

在截稿时间18:00,最新消息是拉瓦特被送往医院。但以这样惨烈的事故,只有超人才能活下来了。(最终确定因烧伤80%以上死亡。)

2015年2月3日,他还是陆军中将副参谋长的时候,乘坐的“猎豹”直升机在纳加兰的迪马普尔(Dimapur)坠毁,所幸拉瓦特活了下来。

这架直升机中午从苏鲁尔(Sulur)空军基地起飞,位于哥印拜陀(Coimbatore)附近。

这里是印度空军首先组建的2个LCA“光辉”国产战斗机驻扎的基地,也是印度第二大空军基地,负责控制印度洋。

因此,这个基地同时部署有战斗机、运输机、运输直升机、攻击直升机、维修和大修基地、空军学校、防务部队、空军医院等。是印度唯一一个在同一地点同时运作战斗机和运输机的基地。

而在印度众多的传奇军备之中,国产LCA“光辉”战机堪称传奇中的传奇,研发项目自1983年开始,到2018年宣布正式服役已过去35年,创造了战斗机研发周期世界纪录。

最后LCA的研制厂商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公布了每架6750万美元的采购天价,要知道这个价格已经超过了市面上大多数俄,美,欧的同代轻型战机。

而LCA的性能还全面不如巴基斯坦出资,中国成都飞机研究所几年内就搞出来的“枭龙”出口型战机。

但印度国防部还是签下了123架LCA的购机合同。而这100多架战机最快也要15年才能完全交付,产能十分有限而且缓慢。

第一个中队是2018年成军的第45“飞行匕首”中队,第二个中队是2020年组建的第18“飞行子弹”中队。

印军LCA战斗机中队的编制是20架,其中包括16架单座战机和4架双座战机。

由于LCA战机的量产速度很慢,直到2020年第一个中队的战机还没有装备齐全,好不容易凑齐了单座机,但是那4架双座机却迟迟不能到位。

第二个中队还仅仅交付了几架。当然,印度也明白LCA难堪大用,其换装的目标是米格21战斗机中队,而印度的精英中队自然是使用苏30和阵风战机的。

而预定的降落地点、拉瓦特此行的目的地,是印度的重要军事培训机构印度国防参谋学院(Defence Services Staff College)。

前身为英属印度时期1905年建于孟买的陆军参谋学院,1907年迁至今属巴基斯坦的奎达。

1947年印巴分治后,印度部分搬到印度南端。1950年改为综合性的国防参谋学院。

那就是南印度的泰米尔纳德邦尼尔吉里县(Nilgiris)古努尔区(Coonoor)惠灵顿镇(Wellington)。

但英国殖民者找到了避暑的胜处——坐落在哥印拜陀以北,直线公里,就是西高止山的余脉。

山上是凉爽、雾气笼罩的原始森林,山坡是开垦的绿色茶园景观,是印度的主要产茶区;有着不同于山下的自然美景和绿色宁静。

现在这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尼尔吉里生物圈保护区、5500平方公里的印度国家公园。

这里有时甚至有点冷,对于一年四季都是炎热夏天的南印度来说,简直是个奇迹,天然的大空调房。

1947年,印度陆军就在这片度假区占了一大片地盘,搞起了自己的参谋学院,后来变成三军参谋学院。

名为参谋学院,但实际上是中级军官晋升高级军官的进修学院。每年招收海陆空三军各150名上校级军官,到此培训一年。

经过了国防参谋学院的培训,才能晋级将官。所以,99%的印度将军都曾在这里受训过。

但是,这里交通不便,需要盘山而上,是必然的缺点。坐车时需要一路的盘旋上山,比较辛苦。

英国人还在这里修建了窄轨山区铁路,穿越隧道,穿越桥梁,穿越森林,现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遗产地位。

带着夫人,从冬季直接烧垃圾取暖、雾霾极度严重,污染指数爆表的德里,直接坐专机抵达苏鲁尔空军基地,看一下LCA战机;

参考一下,2020年1月2日,台湾“空军”一架UH-60M黑鹰直升机撞山坠毁,“参谋总长”沈一鸣等多名将领遇难。

印度空军装备有150架俄罗斯生产的Mi-17 V5直升机,该型直升机发生过多起飞行事故。时也命也。

这次米-17V5直升机起飞后,进入山区多云地区飞行。由于能见度下降,导致飞行员迷航。

由于此时油料充足,该机没有返航,而是下降高度,试图利用地形地貌目视导航飞行。

在山间飞行过程中,撞上山坡上的高压线塔,导致飞机以接飞的姿态拍到了山腰上,撞地时的冲击或者高压线跳火引爆飞机油箱,导致整架飞机起火烧毁。

比平拉瓦特1958年3月出生在印度北阿坎德邦,不仅出身显贵,也有一定的作战履历。

拉瓦特所在的家族属于刹帝利种姓,地位仅次于婆罗门,属于王族、贵族和士族阶层,他的父亲拉楚辛格曾担任过印度陆军第一副参谋长,属于陆军二把手。

从小,拉瓦特就在家族显赫的光环下成长,在他20岁时从印度台拉登军事学院毕业,成为印度的一名陆军军官,追随父亲的脚步效力印度陆军;

在很长一段时期,拉瓦特都在中印边界、印巴边界等印度陆军边防部队服役,先后担任过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乌里驻地连长、第11廓尔喀联队中印边境东段第5营营长、国家步枪部队第33防区准将指挥官、步兵第19师师长、印东北部的迪马普尔第3军军长、印度陆军副参谋长、印度陆军参谋长等职务。

尤其是在担任第11廓尔喀联队中印边境东段第5营营长时,曾与边防部队发生过摩擦。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发生后,就是拉瓦特领导的第11廓尔喀联队中印边境东段第5营开赴边境对抗我国的。

比如在2008年,拉瓦特担任联合国印度维和部队驻刚果(金)北基伍省多国旅旅长,曾指挥过多国旅打击叛乱组织,对刚果(金)陆军实施战术支援。

还有2015年6月,印度东北部的曼尼普尔邦有18名印军士兵被那加部落的武装伏击身亡,不料拉瓦特军长强硬回击,亲自指挥第21伞兵营越境进入缅甸实施打击。

可以说,拉瓦特虽然没有经历过大规模战争,但也是从基层部队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印军将领,他能发表出那些狂热言论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仅如此,他还先后去过新西兰惠灵顿(不是印度惠灵顿)国防参谋学院、美国莱文沃斯堡高级指挥培训班进修过,这也成为拉瓦特在印度陆军快速晋级的重要因素。

鉴于拉瓦特在印军出色的指挥才能,莫迪于2016年12月的最后一天,晋升拉瓦特为第27任印度陆军上将参谋长,成为印度陆军最高级将领,比他父亲当年的位置还高。

不过,印度陆军参谋长并非拉瓦特最高职位,3年后的印度首任国防参谋长才是他的最高官阶。

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印度独立大半个世纪以来,拥有超百万规模的武装部队,却一直没有类似于总参谋部的统一领导机构.

印度海陆空三军建立了各自的行政管理和指挥体系,只设立军种参谋长作为军种部队的最高指挥官(相当于军种司令),受印度国防部直接领导。

在所谓“文官治军”的英美、欧洲各国中,军方最高指挥官不叫司令,叫参谋长,受文官例如国防部长、军种部长指挥。

但是印度海陆空三军各自为战,缺乏专业的总参谋部协调机构,严重制约了印度联合作战的能力。

莫迪认识到印军指挥机构问题的存在,就决定设立一个新职位——国防参谋长。该职位与海陆空三军参谋长军衔一致,皆为四星上将(印度设有一星准将),但职权要高一级。

2019年8月15日,莫迪在印度独立日讲话中宣布设置国防参谋长一职。同年12月30日,担任了三年陆军参谋长的拉瓦特,被任命为印度首任国防参谋长。

拉瓦特成了统管印度海陆空三军的印军最高级将领。但他名义上还是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Rajnath Singh)的首席军事顾问,这和英国国防参谋长、加拿大国防参谋长、美军参联会主席的职权类似。

拉瓦特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强硬派,多次对中国、巴基斯坦等周边邻国发出威胁。不久之前,拉瓦特曾公开宣称,中国是印度的“头号敌人”,态度可见一斑。

在印度内部除了纳萨尔武装,有代表性的还有东北部地区的阿萨姆邦游击队、旁遮普省的锡克教武装,克什米尔地区的多支也和印度军队打了几十年。

印度国内形形的独立武装多达成百上千个,组织人数总规模超过百万,在印度超过40%的国土上活跃,影响的人口超过1亿。

这些武装力量常年驻在易守难攻的山区,且精于游击作战,给印军围剿带来极大的困难。

印度29个邦就有24个邦都有不同程度的武装力量存在,就在这次失事的地方最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确还有极端分子的泰米尔纳德。

但是,由于缺乏外部援助,这些武装的装备水平都停留在轻武器规模。要想搞到肩抗式单兵防空导弹,还太过于高级了一点。

而且拉瓦特乘坐的这架直升机,是即将抵达惠灵顿、抵达国防参谋学院时坠毁的。要是印度的武装能在军事基地附近随意活动,那真是如入无人之境了。

总之,此前从未听说过类似事件。如果是真的,那真是武装鸟枪换炮,上了一个台阶了。

但是,就在4天前的周末,印度东北部的那加兰邦(Nagaland)的蒙县地区(Mon district),至少有14名平民被阿萨姆步枪队(Assam Rifles)枪杀。

事发前,阿萨姆步枪队(Assam Rifles)收到情报指当地有武装分子行动。

12月4日晚上,一辆载有超过30名煤矿工人的卡车经过阿萨姆步枪队营地,士兵误认为是叛乱分子,选择了开火。结果当场有6人死亡。

消息传开后,5日下午数百名愤怒的民众聚集起来,包围步枪队营地,投掷石块及烧毁车辆,并与他们发生冲突。

没想到这批士兵仗着有枪,竟然又杀死8名平民。几名士兵也受到重伤,一名士兵因伤势过重死亡。

▎那加兰邦,意思就是那加人的地方。这里每年12月都会举行犀鸟节,节日以森林中的大型鸟类「印度犀鸟」命名,这是该邦最盛大的节日。

事发前,这里笼罩在犀鸟节的节日气氛中,处处洋溢着热闹与欢庆。然而,突如其来的枪响打破了节日氛围,血色开始蔓延。

此次事件的始作俑者阿萨姆步枪队(Assam Rifles)是印度内政部行政控制下的六支中央武装警察部队之一。

其他五支部队包括中央预备役警察部队(CRPF)、边境安全部队(BSF)、印度-西藏边境警察部队(ITBP)、中央工业安全部队(CISF)和萨沙斯特拉西马巴尔(SSB)。

阿萨姆步枪队(Assam Rifles)的任务是与印度军队一起“维护东北部的法律和秩序”,并守卫该地区的印缅边境。该部队经批准的兵力超过63000人,除行政和培训人员外,还有46个营。

那加兰邦所在的印度东北部具有许多部落团体,这些部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其中许多部落都发动了暴动,指责莫迪政府掠夺资源,而且还没有做任何事去改善当地人的生活。

有反抗就有,因此当地的安全部队经常寻找有关叛乱分子的情报并给予打击。对此,印度“安全部队”在打击反叛组织时经常误伤那加兰邦无辜百姓。

印度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 (Amit Shah) 表示,他对当地部落平民被杀的消息感到“痛苦”。

那加兰邦首席部长Neiphiu Rio表示,官方将对这起事件进行调查并惩罚有罪者。并且他认为,这起事件是“情报失误”导致的。

那加兰邦副首席部长兼内政部长Y Patton赶往蒙县,当地正在实施宵禁,局势才被下来。

当地政府表示,将在纳迦遗产村所有地点以及犀鸟节的所有活动中,增加两分钟的默哀和祈祷环节,以 “哀悼和纪念蒙县的死者”。

官方说法“情报失误”无法平息民众的愤怒,这个悲剧在当地引起极大的民愤。那加部落呼吁所有部落哀悼无辜平民的丧生,并要求将印度军队迁出平民区。

“让世界知道我们的悲痛和哀伤,愿我们的声音能被世人所听到!我们将坚决反对《武装部队权力法》笼罩下持续的军事活动和杀戮”。

注意前面拉瓦特的简历,他先后担任过第11廓尔喀联队中印边境东段第5营营长、国家步枪队第33防区准将指挥官、步兵第19师师长、印东北部的迪马普尔第3军军长。

2015年6月在印度东北部担任第3军军长时,就曾经带兵过那加部落的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