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芭蕾舞团《阿莱城姑娘》

原标题:中央芭蕾舞团《阿莱城姑娘》&《卡门》,跨世纪演绎两段不完美的爱情故事

许多经典爱情故事都有着这样的标配:美丽善良的姑娘,高大英勇的少年,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圆满的结局。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美好的爱情充满了无限憧憬与向往,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爱情故事都能如童话般完美。这些不完美的爱情,因为破碎和凄美,留下了另外一种留有遗憾的美。

今天,小艺要与你们分享两个来自19世纪的爱情故事——《阿莱城姑娘》和《卡门》。

法国普罗旺斯青年农民弗莱德里正准备与他青梅竹马的女友维福特举行婚礼。维福特是如此的幸福,但弗莱德里却始终抑郁寡欢,因为他的心全在一位阿莱城的姑娘身上。

当弗莱德里想起阿莱城姑娘的美貌,就仿佛看见所有的人都在和这位姑娘的魅影跳舞,妒忌的心理仿佛一条红布蒙蔽了他的眼睛,任凭维福特苦苦挽回,他都无法回心转意。新婚洞房内漆黑一片,像坟墓一般;而屋外璀璨的天空却有如梵·高的油画。故事结尾,弗莱德里无法抑制对阿莱城姑娘的渴望,纵身跳出窗外……

《阿莱城的姑娘》原剧本为法国著名文学家阿尔方斯·都德所作。在都德1866年出版的《磨坊书简》中,用了好几页的篇幅记录了阿莱城的姑娘的故事。6年以后,都德以这个故事为基础创作了一出三幕悲剧。1872年10月1日,在巴黎,Léon Carvalho把这出戏搬上舞台,乔治·比才为该剧编曲。

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卡门正在和女工打架,前来拉架的唐·何塞为卡门的美貌而着迷,他紧随其后,很快两人便堕入了情网。唐·何塞和卡门频频出入酒馆,嬉笑舞蹈。小酒馆中,三个走私犯来找卡门,相约去打劫路人,卡门要求唐·何塞必要时就杀人以表示对她的爱恋之心。唐·何塞完全被卡门迷住,丧失理智的他刺死了过路人把他的钱抢走。三个走私犯抢占赃物后,丢下唐·何塞,和卡门一起逃跑。

后来卡门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洛。斗牛场上,当大家忙着进场观看斗牛时,躲在人群中的唐·何塞走出来,抓住卡门,想把她带走。卡门蔑视地拒绝了他。唐·何塞在盛怒之下,与卡门激烈扭打。最后,像一头勇猛斗牛般的唐·何塞,亲手刺死了自己心爱的人。

《卡门》(又名《嘉尔曼》)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普罗斯佩·梅里美于1845年创作的中篇小说,是其代表之作。这篇小说一共有四个章节,其中的第一节,叙述主人公同男主人公的结识,第二节写男主人公同女主人公的结识,第三节由男主人公叙述他同卡门之间离奇而悲惨的故事,第四节则是一篇关于种族的论文。1874年,《卡门》被法国作曲家比才改编成同名歌剧。

《阿莱城姑娘》和《卡门》之所以能够流传两个多世纪,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法国著名作曲家,乔治·比才。

比才一生只活了37岁,但是他的音乐却代表着法国19世纪音乐的最高成就,其中《卡门》、《阿莱城姑娘》、《采珠者》都是世界音乐史上不朽的篇章。

乔治 · 比才所处的年代,正是浪漫主义横行,现实主义抬头的时代。当时法国歌剧主要以宏大奢华的场面、历史重大事件做主题为特征,取材远离现实,结局多为大团圆,受众则大多是上层阶级的贵族名流。而像《阿莱城姑娘》和《卡门》这类题材,在当下无疑是逆反潮流的,但他依然倾尽心血,无畏地将这些作品搬上歌剧舞台。

《阿莱城姑娘》 第一组曲是比才的作品中很少在当时就获得成功的一部。尽管比才只是为都德的戏剧演出所提供的27段配乐,且演奏配乐的乐队仅有26位乐手,却成为继贝多芬、舒伯特和门德尔松之后最出色的戏剧配乐。

而比才为《卡门》所作的改编,与女主角卡门自由不羁、胆大豪放的性格一样,也可谓是胆大包天。比才运用他的音乐才华,将音乐在歌剧中的控制地位提高到了顶点。音乐本身就栩栩如生地勾勒出了人物性格、剧情进展。例如《斗牛士之歌》一响起,就烘托出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气宇轩昂、勇敢热情的英雄形象,以及被欢快的人们簇拥着一齐跳舞欢歌的景象。

中央芭蕾舞团(亦称“中国国家芭蕾舞团”),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芭蕾舞团,自1959年12月31日建团以来,中芭以“介绍西方古典、现代各流派芭蕾经典作品,探索西方芭蕾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之路、创作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芭蕾作品”为宗旨,积累了100余部保留剧目。

今年,他们将来到江西艺术中心,在一次演绎中,分别诠释《阿莱城姑娘》和《卡门》两段故事。演出分为上下半场,观众们将在中央芭蕾舞团柔美的肢体和比才创作的优美旋律中,感受两个风格不一的爱情故事。

众所周知,《阿莱城姑娘》和《卡门》都曾多次被改编成舞台剧、音乐会或影视作品。中央芭蕾舞团将两部古典作品注入何种新鲜气息?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