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陕西队和陕西水务沟通不理想希望完成明年准入
在中甲的收官战上,陕西长安竞技队以1:2负于黑龙江冰城队,结束了2022年的征程。对于陕西的球员而言,漫长的联赛终于完成,虽然囊中空空,但终于可以稍作休息,而对于陕西长安竞技队而言,生与死的选择才正式开始。
在最后一场比赛的中场休息时间,陕西队球员拉起两条横幅,上写:“为陕西拼尽所有,再见西北狼。希望股改继续推进,保留陕西足球火种。”
“再见”二字的背后,既有欠薪球员可能离去,也有球队的前景晦暗不明,而俱乐部所有的期望,原本寄托在股改的推进上,这一年来却阴差阳错地失去了最好的时机。
“中甲前五的球队中,只有我们队是欠薪的。”这是一位长安竞技队的高层所说的话。
缺钱,是如今中国足坛的普遍现象,长安竞技俱乐部的不同,恐怕在于它一直以相对理性的运营方法,寻找着足球俱乐部在西部生存之道。
更让俱乐部管理层始终怀有期望的,就是从2021年开始,由时任陕西省省长赵一德批示后,推进的股改进程。
成立于2016年的陕西长安竞技俱乐部,在2017年与2018年连续两年参加乙级联赛,因为陕西球市火爆与赞助支持,这两年能达到收支平衡。
2019年替补升入甲级联赛让俱乐部支出骤增,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俱乐部理性地将中甲金靴奥斯卡以三千万的转会费卖给了石家庄永昌。转会虽然影响了俱乐部实力,却是求生的本能,俱乐部开始寻找合作方。
2021年初,长安竞技俱乐部致信时任陕西省省长的赵一德,汇报了相关情况。经赵一德省长批示,成立专题工作小组。在陕西省体育局、陕西省国资委的推动下,启动了权革工作。
陕西省体育局专门组成了调研小组,前往全国调研混改成功的案例。经长达半年的调研和上会研究,在2021年8月,召开了专项会议,研究省水务集团与长安竞技合作问题。
会议确定加快合作磋商,本着市场化原则,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依法依规展开合作磋商,就控股方案、经营模式、发展目标等内容形成一揽子解决方案,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稳定帮扶政策。此次会议确定了国资控股的改革方案。
2021年11月23日,陕西省国资委、体育局联合向陕西省人民政府汇报了该项工作,明确了双方的目标任务和合作形式,控股方案提出由省水务集团秦之泉饮品有限公司通过增资扩股稀释股权的方式获取长安竞技俱乐部90%的股份,长安竞技原股东持有10%股权。
此后,由陕西省水务集团向长安竞技俱乐部转入三千万元,缓解了俱乐部亟需解决的欠薪和欠款,完成中国足协的年度准入考核。
因西安突发大规模疫情与水务集团董事长王瑜突发疾病离世,原计划于2022年1月完成的股权变更手续不得不推迟。
在2022年新赛季开始前,陕西省水务集团以借款形式,将2000万元转入俱乐部用于备战,又以赞助形式支持了300万元。
随后,因为水务集团集团董事长的变更,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向调整,股改工作陷入停滞状态。
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长安竞技开始2022年的中甲征程。 主教练王宝山在联赛第一阶段结束后离队,第一次作为主教练带队的冯峰,带着全年只发了一个月工资的球队,打到了第五名的位置。俱乐部一位高层向顶端新闻记者表示,俱乐部的工作人员这一年与球员一样,只发了一个月的工资。
如果说,2021年的股改曾带给长安竞技解决资金问题的希望,未来赛季主场有可能放开则是俱乐部回归常态的希望。对于俱乐部而言,存续运营才能整合资源,拓展生存空间。
12月9日,长安竞技俱乐部执行董事张威前往水务集团,与水务集团的领导进行沟通。对于沟通成果,他坦言:“沟通不是很理想,水务集团新的领导希望我们找其他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式解决。”他表示,希望积极推动,完成明年甲级联赛的准入。
“在新的赛季开始前,俱乐部如果得不到新的资金注入,可能就会倒在曙光出现之前了。”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忧心忡忡地说道。
按照中国足协在今年四月所发的通知,要求俱乐部在12月31日之前解决全部欠薪,未解决的俱乐部,将被处以降级或取消准入资格的处罚。